人工智能新世相:华为涂鸦智能供血 BAT殊途同归
进入2017年,上交人工智能答卷的学霸越来越多,较媒体争相报导的BAT而言,在物联网领域颇有建树的华为却相对低调,它在干嘛呢?
BAT的殊途同归和同途殊归
2016年亚马逊Echo横空出世,此后人工智能音箱便一发不可收拾,三星、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相继入局,海外巨头的动向也牵扯着国内智能家居及人工智能的线角,BAT相继吹响号角,就此国内一场有关维度和入口的巨头争夺战打响了。
从BAT三方的布局来看,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也可以说是同途殊归。
百度是BAT中最先入局人工智能的,2013年4月,百度就在美国加州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当搭载人工智能的智能音箱风靡国内时,百度却未从用户终端入手,转而搭建了百度DuerOS平台即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该举旨在将语音作为人工智能的入口,为厂商产品接入语音识别、语音交互等能力,降低企业产品实现人工智能的门槛。
百度的路子较为新颖,先搭建平台,打造自我生态,抓的是整个人工智能的未来,但放眼来看,百度周围也是强敌环伺,其中尤以腾讯为最,语音是双方目前布局人工智能的正面战场,百度有DuerOS平台,腾讯有小微,双方都是开放式,都可以接入硬件厂商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连DuerOS和小微的发布都是前后脚。
相对于BT,阿里的做法截然不同。2017年7月,阿里发布天猫精灵X1,这款产品展示了阿里对于人工智能的主要布局方向:通过语音技术,背靠阿里巴巴集团大生态,进行内容、服务、智能家居的融合。相对于百度和腾讯搭建平台,寻找硬件厂商接入的形式扩展生态,阿里可以与合作伙伴涂鸦智能一起为上千硬件制造厂商提供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后者是一家全球智能化“物联网+”平台,服务于全球165个国家上千家厂商,也是亚马逊Echo在中国的深度合作伙伴。
(阿里天猫精灵X1)
可见三方虽然都在智能语音上发力,结合自身生态,出发点和布局都有差异,但又都笃定人工智能的未来。
华为之道
之所以三巨头可以做的风生水起,源于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结合,这也是国内普通企业做智能音箱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华为为何不小试牛刀一把呢?
放眼看,常驻物联网领域的华为拥有华为云、移动通讯产品、NB-IoT、OceanConnect管理平台,未来还将面向5G,可见华为虽然未明确涉及人工智能领域与BAT正面冲突,但其已深耕物联网领域,要知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无外乎智能家居及物联网的普及。而在端、管、云协同的平台下,华为已涵盖车联网、智慧家庭、公共事业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高新领域,无形中推动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所以,华为所拥有的生态一直在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增砖添瓦,并未像外界所见的置若罔闻,按照华为的现有实力,大踏步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只是时间和战略问题。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据媒体报导,华为方面表示,排名第五的华为云,号称要在几年内超越阿里、腾讯、百度在内的云服务,位居国内云计算的巅峰,可见华为也并不甘心只做一个称职的供血者,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一定会有它的一席座位。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为您推荐
特斯拉股价实现九连涨 距离万亿市值还差近3000亿美元
分析师称苹果应收购迪士尼 以推动Vision Pro普及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苹果Vision Pro MR头显出货量约为20万台
微软将向美国国防部、美国宇航局等机构开放GPT-4大模型
OpenAI CEO重申尚未开始训练GPT-5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周鸿祎直播演示360智脑高考作文 冯仑:及格 但不打动人
网传长安汽车克扣供应商10%货款 官方发声明否认并已报案
Meta旗下社交应用Instagram被曝可能引入AI聊天机器人
苹果公司证实已收购AR头显初创公司Mira
更多
- 荷兰隐私监管机构出于担忧要求OpenAI提供更多信息
- 电动汽车充电桩厂商SK Signet美国首座工厂已建成 下月投入运营
- 三星电子将向现代汽车供应最新一代汽车芯片 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 史上最小最便宜车型 沃尔沃推出全电动紧凑型SUV EX30
- 数据中心热衷于AI GPU供应多元化 AMD有望成最大受益者
- 特斯拉股价实现九连涨 距离万亿市值还差近3000亿美元
- 分析师称苹果应收购迪士尼 以推动Vision Pro普及
-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苹果Vision Pro MR头显出货量约为20万台
- 微软将向美国国防部、美国宇航局等机构开放GPT-4大模型
- OpenAI CEO重申尚未开始训练GPT-5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