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向过去致敬 为未来向前
2021年对于TCL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企业步入40周年,从一家生产磁带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创新变革之路的引领者和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的开拓者。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企业成长之路,也是一段鲜花与荆棘满布,荣耀与危机共存的开拓发展之路,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先驱精神,需要有迎接时间挑战的坚定意志,需要有在逆境中敢拼敢闯、笃信前行的坚毅品质。
TCL就是这样一路走来,把这条路走得山响,让所有人瞩目。
伟大的成就往往缘起于小小的梦想。
四十年前,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投身制造业,那份热情更多来自于对技术的痴迷和热爱,所以他要到工厂去,到车间去,到最接近技术和制造的地方去。
一个信念点燃一个起点,但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有可能打破制造和创造的界限。
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李东生与TCL见证并参与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崛起,那份最初对技术执着钻研的个人情怀也熊熊燃烧成为实业报国的家国之梦、成为中国企业全球领先的品牌之梦,因为只有坚守实业制造才能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只有将产业制造优势扩展到全球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企业创始人的认知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TCL从一家生产磁带的电器厂到家喻户晓的“电话大王”、再到布局彩电生产并以此为依托开拓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企业;从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经历跨国并购阵痛,到创立华星光电打破国外电视面板垄断,再到在互联网转型中创新突围。
如果说,TCL是伟大时代的亲历者,那么这个时代也见证了TCL的成长蜕变,记录下了它在实现实业报国之梦想走过的每一步。实现从零到一的奋斗路上,从来不只是胜利的喜悦,更多时候要承受等待的煎熬和受挫的痛苦,但TCL依旧选择做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开拓者,做智能制造的深耕者,做强芯亮屏的探索者,因为总要有人照亮前路。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终能汇聚为点燃变革创新的火炬。
“我们必须敢于和高手过招,追赶超越,成为全球领先者(之一)。”李东生这样说。
今天的TCL,已经从输出终端产品转变为输出先进生产力和制造经验,科技创新从产品技术端覆盖到上游材料端,聚焦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5G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四大核心技术。
目前TCL已形成以TCL实业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以TCL华星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和以中环半导体为核心的半导体光伏及与半导体材料三大业务板块,以敢于变革创新、自我突破超越、坚毅无畏前行的精神力量,打造智能终端的高端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
纵观四十年发展,TCL总能够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并在这个变化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企业更具有推进创新的空间与能力。
这考量的不仅是企业掌舵人的商业智慧,更是企业将个体发展融入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大浪潮之中的格局和使命感。未来,TCL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稳步向前,成为这个时代的骄傲。
正如李东生所说:“我们必能成功,我们也只能成功。”
向过去致敬,为未来向前。《大国品牌养成记》之TCL《向前》篇正在CCTV-1热播,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为您推荐
特斯拉股价实现九连涨 距离万亿市值还差近3000亿美元
分析师称苹果应收购迪士尼 以推动Vision Pro普及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苹果Vision Pro MR头显出货量约为20万台
微软将向美国国防部、美国宇航局等机构开放GPT-4大模型
OpenAI CEO重申尚未开始训练GPT-5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周鸿祎直播演示360智脑高考作文 冯仑:及格 但不打动人
网传长安汽车克扣供应商10%货款 官方发声明否认并已报案
Meta旗下社交应用Instagram被曝可能引入AI聊天机器人
苹果公司证实已收购AR头显初创公司Mira
更多
- 荷兰隐私监管机构出于担忧要求OpenAI提供更多信息
- 电动汽车充电桩厂商SK Signet美国首座工厂已建成 下月投入运营
- 三星电子将向现代汽车供应最新一代汽车芯片 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 史上最小最便宜车型 沃尔沃推出全电动紧凑型SUV EX30
- 数据中心热衷于AI GPU供应多元化 AMD有望成最大受益者
- 特斯拉股价实现九连涨 距离万亿市值还差近3000亿美元
- 分析师称苹果应收购迪士尼 以推动Vision Pro普及
-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苹果Vision Pro MR头显出货量约为20万台
- 微软将向美国国防部、美国宇航局等机构开放GPT-4大模型
- OpenAI CEO重申尚未开始训练GPT-5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